情系曲园

情系曲园

揣一颗敬畏之心走路——我校74级中文系校友王树理感恩母校

发表于: 2015-01-26 点击:

母校之于孔老夫子,犹大树之次生根苗。能在曲园求学,是人生一大快事。得其泽惠,可以参天,也可以忝列其伍,虽不足以成大器,但仍能为其小卒,列阵仗而摇旗呐喊,拼厮杀则肝脑涂地。我就成了那个被许多人看来似乎不合时宜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曲园走出的工农兵大学生。虽不合时宜,但并不自暴自弃。因为我始终认为,从工农兵中选拔大学生,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和大胆尝试,是教育事业人民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来受党培养教育多年,有毛泽东风骨、人格、气质影响,人家越是看不起你,你就越是要自强不息;二来母校地处曲阜,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角度讲,也应当多一点修齐治平的自觉性。两者结合,脑子里形成了一种“敬畏”的定势:敬畏,即敬且怕也。敬领袖,敬先哲,敬衣食父母,敬天下百姓……怕者,怕信仰动摇心无定力、怕闭目塞听,怕酒色财气、怕任人唯亲、怕玩物丧志、怕追名逐利、怕德不配位、怕黑白不辨……故而,自从离校,无鸿鹄高翔之志,有履冰临渊之惧。常思“学而不厌”之校训,读书不敢一日自废堕;反观近四十年之社会,谋学历而求升职者有之;造假档掩人耳目者见过;自吹自擂编造光环者更是不乏其人。而我始终不敢在学识上滥竽充数,自知草盛豆苗稀,不舍晨昏理荒秽,惟靠多读勤学、多思细想以补己之短。读的书虽不算多,但可以说我没有荒废时间。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更加坚信,只要不坠求学之志,以敬畏之心对待知识,人生的路会越走越宽。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点体会:爱岗敬业应当是曲园学子的特质和风格。曲园是六十年前诞生在孔子故乡的一所为数不多的驻地在县城的大学。这让他的所有学子沾光于孔子的儒学影响,不亚于这种影响的还在于它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县城,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社会,观察到社会的真实。正因为如此,曲园的老师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多了一些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引领与开导,而正这样的开导与引领,给了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这种有别于象牙塔的教学风格,注入到学子的身上,就是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常常听到人们议论,曲师大六十年来出了那么多有影响的人物……我想,这是与母校的教学方针紧密相连的。每当我看到当年毛主席阅读母校《公社数学》的那张图片,就想到曲园在教学方针上的建树与特色。作为曲园学子,说自己干的怎么好谈不上,但说自己不甘沉沦、爱岗敬业,还是能够承担的。尽管平平淡淡,也没有做出什么业绩,但却不敢忘记校训,不敢丢弃担当。

从政之余喜读书,是我人生受益的又一点体会。四十年来,从没放弃读书。即使如今年届“奔七”,每天读书也不敢低于万言。每有所悟,下笔成文,形成了三百多万字的文章,印成书发行了,人家就叫我“作家”。其实,不过是一个当下许多征婚广告里自我标榜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就是这,也得感谢母校的培养与引领。如果没有当年恩师的谆谆教诲,恐怕连给县广播站写稿的勇气都没有。

阴差阳错,我从走出校门,即进入机关工作,未能按照母校的培养目标去做一名人民教师——尽管我一生都很喜欢这个职业。教师做不成,就进笼子吧——就这样,从毕业第一天就走进了机关。既然进了笼子,就得按照笼子的规矩行事。在共产党执政的官场工作,最大的规矩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懂得并遵从、践行这个规矩,就懂得了什么叫敬畏,什么叫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毛泽东主席给我们这个党定下的章程,很重要的一条是,做官就不能发财。我觉得这是个大的约法,是一个立党为公的宣言。它包含着我们党对人民的承诺与敬畏。是不是人民的公仆,不能仅听他是否口吐莲花,更要看他是否有一颗敬畏之心。有了这样的心境,他就不会在财富面前馋涎欲滴;有了这样的心境,就不会在职级面前厚颜无耻;有了这样的心境,他就不会在困难面前拈轻怕重,有了这样的心境,他就不会在成绩面前忘乎所以。回观自己走过的路,总觉得在朝着这个章程框定的标准行进,究竟能给自己打几分,只能留给后来评说。但自己觉得,心一直在敬畏着。20058月的一天,在诺贝尔的故乡瑞典阿尔弗雷德参观他的故居时,我曾被这位一生有着355项重大发明,身后又用自己的全部遗产奖励给全球不分国别、种族、肤色、性别的创造者的事迹深深感动,他的一段对自己评价的话,不能不让我们这些来不来就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人无地自容:“最大的优点:保持他的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从不构成负担。最大的特点:没有家庭,缺乏欢乐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请求:不要被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拜财神。生平重要事件:无。”抄写下这段话,丝毫没有将自身与伟人比肩的狂妄,藏于我心底的只是敬畏。我知道,这样的体会是不符合母校校庆要求的。但是,我只能怀一颗敬畏之心走路。除了把自己的建立寄给培养了我的母校,我真的没有事迹可言。请母校原谅我,我是母校培养出来的学子,让我怀着对母校的谢意与尊重,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加强自身的修为,以至于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自己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曾经在曲园读过书的人。

王树理 (19514—— )男,回族,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棘城村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历任炮兵第九团通讯报道员,山东德州地委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庆云县委书记(县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德州市委委员)、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宗教局副局长),山东省体改办副主任、党组成员,山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兼纪检组长、监察专员,山东省发改委巡视员,政协山东省十届委员会常委。曾当选为中共山东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山东文学》、《朔方》、《民族文学》、《时代文学》、《上海文学》、《当代小说》、《回族文学》、《文艺报》、《大众日报》、《文学报》、《南方文学》、《都市》、《散文百家》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出版有长篇小说《黄河咒》、《卿云歌》;中短篇小说集《一生清白》、《第二百零七根骨头》;散文集《九河梦寻》、《灶地背影》、《哦,金合欢》、诗集《拥抱太阳》、注释作品《历代诗人咏德州》、《王树理诗选》等。曾获《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赛佳作奖、全国央视首届时光杯文化艺术大奖赛特等奖、建国六十周年民族文学短篇小说征文奖、《小说选刊》第二届笔会一等奖等。其中篇小说集《第二百零七根骨头》于2014年被宁夏人民出版社翻译成阿拉伯文向国外发行。

1995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当选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2013年当选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理事。20107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王树理研究专辑》。

联系信箱:qsdxyb@126.com  电话/传真:0537-4453345  QQ:800081955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曲阜师范大学 科技实验大楼820室 邮编:273165
曲阜师范大学校友总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qufu normal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