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曲园

情系曲园

我所知道的王路宾(一)

发表于: 2015-01-23 点击:
我所知道的王路宾(一)

发表日期:2014年7月12日 作者:张顺清 【编辑录入:xiaoyou

(王路宾同志)

 

  王路宾是1975913日调进曲阜师范学院的。

  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王路宾的职务是:中共曲阜师范学院临时核心小组副组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说不清是怎么回事,王路宾到职后,核心小组组长张滨璜常不在校,不大问事。第二年5月,便离职休养了。1979329日,王路宾任曲阜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接着,去中央党校学习。同年1122日,调往北京大学工作。

  算一算时间,把到党校学习的时间也包括在内,王路宾在曲园工作的时间,也只有4年又两个月的短暂岁月。但是,他却赢得了老曲园人的交口称赞和久久的怀念。时至今日,仍有许多老曲园人,常常从各个方面尽其所知地念叨着他的好。他亲切实在,平易近人,讲实话,办实事,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地干工作。

  农场·讲师楼

王路宾初到曲园之时,教职工生活中有两个比较突出的困难。一是房源紧张,住宿条件差。当时,除了刚建校时盖的几排平房,只有五栋三层的宿舍楼。有不少中青年职工合住一室,工作、生活多有不便。二是一些骨干老师和党政干部的配偶为农业人员,不能调进安置,无法照顾家庭。为此,不少人申请离校,希望回家乡工作。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稳定办学骨干,学校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在校内盖了一座宿舍楼,在时庄建了一处农场。

  宿舍楼在校园东北部,现在的女生公寓6号楼北。它是东西走向的三层单面楼,每层10个单间居室,每室10.05平方米,可安放一张单人床,一张办公桌,一把靠背椅。楼层的两头是楼梯,居中处是公用洗刷间和厕所。

  此楼于1978年竣工,因为入住者之中有不少单身讲师,所以人们习惯以“讲师楼”称之。

  建校20多年来,这是第一栋专为单身教职工盖的宿舍楼。虽然简易,但它饱含着学校对教工的关怀和体贴。

  时庄农场有地519.5亩,在学校正西,岚兖公路(今之327国道的原路基)以北,距学校十八、九里路。在那里,建有各种用房40余间,共800多平方米。并修了路,通了电,有了水。“从1978年开始,学校把40多名骨干教师的农村户口的家属、子女共190人,转入校农场安置,初步解决了单职工的两地分居问题”(《曲阜师范大学校史 [19551995]》第152153页)。

  时庄农场是我校继南阳湖农场、兖州巨王林农场之后的第三处农场。它们在不同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解决了不同的问题,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任务。而今,讲师楼已拆除多年。时庄农场的土地,也于1988年下半年,用以换取了紧靠学校北部的138.5亩地,使校院得以北扩。

他专用那把扫帚

在建校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没有聘用专职卫生清洁工。教学区和家属区的卫生工作,都是师生员工自己动手干的。在宿舍区内,无论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都有打扫卫生的召集人。根据家属委员会的安排,召集人只要在室外吹一下统一配发的铁哨子,大家就会拿着自备的卫生工具,出来清扫院落。

  宿舍楼底层楼梯下有个空间,那里常年放着一把公用的竹扫帚,是用来扫院子的。

  王路宾住进1号宿舍楼(今之北区5号楼)后,楼道里的那把竹扫帚,几乎成为他随时清扫院子的专用卫生工具了。早晨,他起得早,常常拿起扫帚,在附近扫院子。那时,冬天下雪比现在多。也常常是他较早地出来清扫积雪,为行人开辟道路。

  王路宾扫院子,不是偶而为之,更不是表演作秀,而是真干实干常常干。他没有拍照,但他的作为,他的形象,却深深地铭刻在老曲园人的心中,牢记不忘。

联系信箱:qsdxyb@126.com  电话/传真:0537-4453345  QQ:800081955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曲阜师范大学 科技实验大楼820室 邮编:273165
曲阜师范大学校友总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qufu normal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