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曲园

情系曲园

小万的1977

发表于: 2017-11-02 点击:

    1977年那个冬天,是改变了27万上榜考生命运的季节。
  那时,我正下乡当民办初中老师,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就如听到春雷夹裹而落的春雨,理想就像枯萎的青草葱茏疯长起来。恶补式的一个多月的复习,辅导老师也都心里没谱,胡乱押题。我想,凡是参加过那届高考的人,都会相信这绝对是中国高考史上绝无仅有的轰动全社会的一次盛事。录取通知书是春节时下的,那个年,是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家庭最最欢乐的年节呀。
  我就这样成为一个幸运儿自己扛着箱子和行李卷,一路折腾,来到孔子故乡的曲阜师范学院。在那里,我遇见了万卫平同学。
  曲阜师院是建国初期,在周总理亲自关怀下,在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家乡建设的一所综合性高等学校。这所学校以治学严谨,学风优良而闻名学界。新疆、甘肃等边疆地区的高分考生,以每个系几名到10名不等的名额,分派到包括我校在内的几所内地大学委培。万卫平就是来自新疆石河子,和我一样经过囫囵吞枣式的复习,高分来到内地上学的。这让我从一入学就对他心生特别好感。
  这是个上中等个头,长相清秀,说一口新疆普通话的大男孩。他爸爸是新疆农垦兵团战士,在王震将军带领下,兵团战士硬是把石河子原先的一片荒凉的戈壁滩开垦成为万亩良田,现代城市。小万虽然是汉族孩子,但唱起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情的新疆歌曲,依然让我产生对美丽新疆的向往。他和我一样,喜欢写诗歌,不同的是,我当时迷上了北岛、舒婷们的朦胧诗,整天看从北大那边弄来的北岛、食指他们编的地下刊物《今天》。而他的诗歌,都是民谣体的,题材也大都是描写维族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那意境很有几分王洛宾的韵味。那时我就跟小万说: “毕业后你就回新疆做个流浪诗人吧,娶个美丽的维族姑娘,生一堆孩子。”他说: “国家有民族政策呢,汉族男子不允许跟少数民族女子结婚呀。”我们就像很失落似的哈哈大笑一番。
  学校南边不远有条清澈的沙河叫南河,我们中文系五六个 “诗人”下午不上课就会漫步河堤,吟诗清谈。我们自己从家里捎来纸张,自己刻蜡板油印出版了文学性季刊《朝花》,小万是诗社社长兼刊物主编,字也写得好,蜡板几乎全是他晚上或星期天刻的。后来我们一帮写诗歌的万卫平、孟鸣飞、黄少军、阿贝保、王澄波、潘晓生等还各自选编了自己的诗歌,请学校印刷厂用四通打字机打印出版了诗集 《灰色的墙》,封面和插图是艺术系同学画的抽象画。记得这本厚厚的诗集好像除了邮寄给全国其他高校诗社,还送给学校阅览室三本。那以后,“南河派诗人”的桂冠就被全校同学扣在了我们的脑袋上。
  我们的第十条校规明确规定:不准谈恋爱!但感情那玩意是禁锢得了的吗?很多同学冒着风险在阅览室和食堂成双结对互帮互学,在夜幕下的任何你能想到的花墙下树荫里或者楼房的某个隐蔽地方,宣泄青春的激情。那时女生几乎都有个煤油炉子,男生这边每个寝室也有几个,嘴里省下来的粮票可以在校外的摊点上换来任何能吃的东西,就有午饭或晚饭时,某同学端来自己在寝室做好的菜跟恋人共进,故 “夫妻桌”成为食堂一道亮丽风景。那个大学生最值钱的年代,别说同学之间谈恋爱根本就制止不住,哪怕布告栏张贴的处分布告也不可能产生有效的威慑力,很多已婚或老家中有对象的年龄大的同学甚至当了 “陈世美”。小万就在这种人性挣扎的环境,谈起恋爱来,明确恋爱关系的是化学系一名品学兼优在学校入了党的新疆女生,很漂亮。也算得上郎才女貌了。
  转眼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1981年圣诞节,我和小万几个文学社同学喝的晕晕乎乎,说着将来怎样怎样的呓语。我这天晚上写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首诗歌 《戈壁遥曲》———赠万为平同学返新疆,那是我对这个四年来我引为榜样的大哥同学事业上爱情上的祝福,我写道: “我想,多少年以后/不会是这样/路途这样遥远/遥远的像戈壁驼铃/疲惫而冗长……现在,你向戈壁走去/向着风刮瞎黄昏星的地方/坚定地携着另一个坚贞的人/我为你们祝福/用真情的诗斟满饯行的酒/是谁说茫茫戈壁/我相信,同学/荒凉的不是我们的心/有天池,就会有绿洲/有爱情,就会有新生命/当冬天为我送来/第一位六角形的客人/我知道那一定是你/急切地带给我的/春的福音”。
  几天后,我刚刚在工作单位报到不久,突然听到一个噩耗,我校几十名新疆同学在返疆途中遭遇事故。万卫平也受了伤,而那位离校前跟他登记了的化学系恋人却倒在四年没有回家的归途,再也没有睁开她美丽的眼睛。
  很多年过去了,我跟小万通过多次电话,从来话到口边不知怎么安慰他。前几年,我去乌鲁木齐开会。我特意找出当年抄满我稚嫩诗歌的本子带在身上,想把那首诗歌送给小万,了却多年心事。
  那个毕业26年后才相聚的同学聚会上,我们吃着新疆大尾巴羊肉,喝着兵团酿的白酒,仿佛又回到青春时光。小万已经是新疆建设兵团宣传部长,脸上很沧桑。我一直没问他的感情生活,也没有提毕业前写给他的那首诗歌,那会不会勾起他的伤心往事?
  我专程去了石河子,只为看看小万的出生地什么样子,看看我的那首诗歌写的戈壁滩什么样子。在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在石河子兵团农场,这个我的同学万卫平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我仿佛看到一代77级学子怀着一腔理想,坚韧地跑着,成为这个时代的中坚。
  (作者系我校77级校友,现任 《东北之窗》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联系信箱:qsdxyb@126.com  电话/传真:0537-4453345  QQ:800081955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曲阜师范大学 科技实验大楼820室 邮编:273165
曲阜师范大学校友总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qufu normal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