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中考,曹县民喜中学又获大丰收,有13名毕业生考入面向全市八县仅招100名尖子生的菏泽一中,65名毕业生考入面向全县乡镇招收200名优秀生的曹县一中,其中三名进前十名光荣榜,升入省市县重点高中达495名,以绝对的优势,夺取全县中考成绩第一名,这已是8年连冠了。一所民办初级中学,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学校创始人,热爱教育事业的孙佩恩老校长。
执教32年,甘为人梯
孙佩恩,山东省曹县大集乡孙庄人,1937年,生于一位乡贤之家,二岁丧母,由伯母抚养成人,童年清苦,却意志坚强,心存高远,聪慧勤学又忠厚老实,待人谦和,浓眉大眼,乐呵呵,笑吟吟,在六个姊妹中,他最受父亲喜爱,举全家之力,克服困难,供他求学读书。1958年由曹县一中考入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分配至菏泽第二师范学校任教,1962年调入曹县第三中学,直至1992年退休,为中学高级教师。
生长在齐鲁之邦、孔孟之乡的他,自幼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熏陶,非常羡慕教师这个职业,立下了做一位人民教师的志向。考入曲师院,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从此扎根校园,默默耕耘了30多年,将青春年华、聪明才智,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经受过三年自然灾害的锤炼,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的考验,饱尝农村中学老师的酸甜苦辣。既当老师,又当农民。麦秋两季,假期、星期天要回家干农活,艰难跋涉,步步前行。他爱岗敬业,知识丰富,专业娴熟,认真负责,深受学生的欢迎,曾数次荣获县、市模范教师称号。但由于一亲戚家是地主成份,影响了他政治上的进步,仕途受阻,不管工作如何努力,成绩如何拔尖,多年下来,还是一位上不了领导干部序列的语文教研组长。他不离不弃,甘为人梯,奉献光和热。
“天道酬勤”,“伯乐识马”,党的三中全会之后,重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国策,迎来了知识分子的第二个春天,温暖了广大教师的心,孙佩恩乐在其中,迎来了三喜临门。1987年,他全县第一批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8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1989年,落实高知待遇,爱人、子女“农转非”,全家迁入县城,吃上了国库粮,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关怀鼓励,是回馈补偿,他心领神会,春风得意。
白手起家,创办民校
九十年代初,国家“开放”,“搞活”的大好经济形势,推动着鲁西南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学校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波澜壮阔的形势,激励着他投身于民办教育事业,先是按课程安排上好公职学校的课,再利用晚上、星期六、星期天到民办学校授课。这样一干,就是三年。这三年使他对民办学校颇有好感,感受到民办学校旺盛的生命力,它是挚爱教育事业者,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他投身民教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毅然决定提前五年退休,要到民办学校中大展宏图。经过几个月的奔波周旋,谢绝县教委、三中领导的多次挽留,他还是裸退了。
留恋花前月下的缠绵,向往灯红酒绿的喧嚣,渴望天伦之乐的簇拥,期盼锦衣玉食的富贵,或许是人们逃不掉的追求,而孙佩恩早已把教书育人的事业融入到生命之中了。退休后,魂牵梦绕的不仅仅是那三尺讲台,而是他献身教育事业的梦想。他胸中萌生了自己办学的念头,决心再搏一次,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创办一所高质量的初级中学。
教学和办学,虽一字之差,但个中的滋味,截然不同,从零开始,一无所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才、物、房都得一一操办,件件落实。1994年筹备,他租赁了几间民房,聘请老师,拿出了自己半生的积蓄,购买了桌椅板凳,教学用具,制定计划,广发招生简章,1995年招收了两个班的学生,“民喜中学”光荣诞生了。
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将办学收益,用于了学校建设上,在子女的支持下,购买了八亩地,盖新房,多招生,民喜中学有了名声,本想走“小规模,高质量”的办学之路,计划招六个班,可是教委建议,至少要招12个班,才能出成绩。他照办了,促进了学校不断扩大、发展。
20多年后的今天,幼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现校园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26400多平方米,三座教学楼,可容50个班上课,三座宿舍楼,有2800多床位,两层餐厅,可容2500名学生用餐,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音乐教室、微机室、文体器材一应俱全。现在44个教学班,2500多人。教职工12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16名。去年毕业生,中考550分以上的有2/3,成绩稳居全县第一名,实现了“菏泽名校,曹县第一”的目标,成为社会认可,家长、学生喜欢的著名民办初级中学。
求实创新,质量第一
在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费后,民办学校普遍受到影响,大多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可民喜中学例外,每年招生之季,小学生蜂拥而至,挤破校门,招生数额,供不应求。什么原因?很显然,学生家长是看好民喜教学质量而来,宁愿花钱,也要让孩子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质量优劣,成了关键,成了攸关兴衰存亡的生命线。
“乐为民,育人才”,信念来之已久,坚定不移,不仅安心攻读师范学业,还给长子起名“乐为”,次子起名“乐民”,以此明志,努力践行。所以他办学的目的是明确的,理念是先进的,方法是创新的,质量是第一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新观念,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实行“三坚持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严慈共济”的全方位服务理念;二是坚持“教人成真,学做真人”,“成人成才”的培养目标;三是坚持“德、智、体、美、劳、心理”六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方针,这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另外一个关键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挑选聘任优秀老师,知人善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孙校长的长项。他是教师出身,长期工作在校园,教师的水平、能力,他一眼就能看清。20多年来,他已培养出了一支品德高尚,学业过硬,思想稳定的教师队伍,以老教师为基础、青年教师为骨干,新老结合,教书育人,奉献爱心。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老师首先要有爱心,要有师德。他制定了《民喜中学师德建设意见》,高标准、严要求,爱生如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真正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言行一致,做“真人”。他鼓励老师上好每一堂课,建立激励机制,奖惩分明、优质优酬、多劳多得,倡导老师业务进修、教学研究,营造了发展晋升的良好氛围。
他们还制定了《民喜中学高效课堂授课通行办法》,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行“先学后教”、“一式六环”的独特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一改“填鸭式”、“满堂灌”的窠臼,实行“自主合作探究”新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动脑动口,有问有答,有提示,有解疑,有总结,有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们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长期开展“学先进、赶先进”的争先创优活动,优秀教师、优秀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班干部层出不穷。整个校园风清气正、和谐友爱、你追我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奇迹般地打造了“平安民喜”,20多年没发生过人身伤害等事故,受到政府、学生家长的好评。
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后建立起来民办中小学校,经过20多年的风雨洗礼,优胜劣汰,大浪淘沙,停办垮台的不少。民喜中学在孙校长的带领下,从小到大,茁壮成长,克服困难、快速发展,成为鲁西南的一所名校,确实来之不易。每当回想起走过这艰辛又荣耀的办学之路时,他总是忘不了党和政府给的好方针、好政策,忘不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忘不了学校所在地村委会及父老乡亲的帮助,忘不了全体教职员工的精诚合作。而走过的三大阶段,又是如何的惊心动魄,曲折艰难,洒下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第一阶段,是创建初期,1994年至2000年。克服“万事开头难”,打基础,建校园,选聘老师,建立规章制度,招收学生,研究教改方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他们曾把学习成绩差的、纪律差的学生,从班中抽出来,单独编班上课,试验结果,事与愿违,恢复原样,只好在他们身上多下功夫,逐步赶上去,一个也不掉队。就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了办学经验。
第二阶段,是新世纪之初的10年,2000年至2010年,是求质量,上规模,快速发展时期。校园面积已达60多亩,建筑面积近三万平方米,在校学生达2600余人,中考成绩总评550分以上,连创全县第一名,设备齐全,师资雄厚,管理有序,良性循环,发展迅速。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上档次,规范化,科学化时期。进行新旧校舍大置换,扩地10余亩,投资2000万,新建18000平方米教学综合大楼,辟用100个标准化教室,100间教职工办公室及教学设施用房,内部精装修,办公用具、教学设施,全部更新。现在,大楼主体框架已完成,预计七月底竣工,暑假后启用。在外人看来,耄耋之年的孙校长,已功成名就,何必投如此巨资建新校呢?殊不知,他心里装的是打造“百年名牌学校”的梦想,他要带领子孙,沿着这条路一代一代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最美校长,卓尔不群
孙校长,德艺双馨,德高望众。文革中,他曾从曹县出发,一步一步走到北京天安门,一步也没搭乘汽车、火车;在三中,他曾抱病坚持上课;在民喜20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五点起床上班,晚上十点下班,仍然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传达室里,既无别墅豪室,也无香车宝马,还是“一贫如洗”,省吃俭用。他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让人肃然起敬,他的人格魅力,让师生们敬佩点赞。
“仁者无敌”,孟子认为有仁爱之心的人,是没有敌人的。以仁德服众,看起来表面上不如以力服人来得快,但从长远看,唯有“仁德之人”之所为,才能感天地,服人心。孙校长就是一位“仁者”,深得人心,百姓拥戴,被誉为“平民教育家”,“曹县蔡元培”,“当代鲁西南武训”,“最美校长”。的确如此,他的学校多次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初中教学教育先进单位”、“全县教学改革实验学校”,他本人被授予“模范校长”称号。而胸怀若谷、淡泊名利的他,并不看重这些,让他欣慰的是已亲手培养出了17届万余名毕业学生。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之处,身上既没有“丰功伟绩”,也不存在波澜壮阔,更没有叱咤风云,有的只是平平淡淡,恪尽职守,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情怀。每当出现优秀拔尖学生时,就会特别兴奋,特别快乐。也许就是这份纯粹的快乐,是他50多年乐此不疲、痴心追求的动力源泉吧。
孙校长办学有功,事业家庭双丰收。他有一个团结幸福的大家庭,98岁高寿的父亲还健在,生病不适时,还得他出面伺候。80岁的结发夫人袁宗翠,是典型的山东贤妻良母,识字不多,知情达理,贤惠善良,相夫教子,劳苦功高。年轻时,棒打不散,年老时,恩爱如初,相依为命。如今,她还担任传达员兼保安,手持学校大门钥匙,一丝不苟,是学校安全的守护神,学生称她为“保安奶奶”。二男三女,已成家立业,独立门户,所有儿女,全力以赴,支持他办好学校。
在鲁西南曹县,蓝色的天空下,丰沃的土地上,有一个身影,始终默默穿行于民喜的教室、操场;有一串步履,静静踏响民喜校园角落;有一种大爱大德,深深泽润着民喜学子们的心田,在这块美丽如画的桃李园里,那位老人正在指挥着他的“千军万马”,向“百年名校”进发!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现年78岁高龄,仍然高扬“乐为民,育人才”旗帜的孙佩恩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