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教育梦,我的梦
山东汉子王勇基自孩提时代起,就拥有办校做教育的梦。1998 年,王勇基从郯城实验中学教导主任位置上毅然退出,应邀加盟民办学校。从体制内裸退后,王勇基先后参与创建了三所投资过亿的大型民办学校。无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是办学成绩都引起不小轰动。但“办一所真正的教育,让来求学的孩子人人能成人、成才、成功”的梦想无时不在他胸中激荡。随着社会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看到留守儿童缺失父母的陪伴,缺少在家庭成长的环境时,王勇基“办一所学校,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好一点儿的教育”的愿望越发强烈。2004 年2 月,王勇基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借了五万元,从零起步在古郯大地办起了大唐学府,毅然选择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办学之初,王勇基就树立起“办一所真正适合孩子生长、发展的学校”的办学目标,打造具有家庭般的温馨关爱、慈善仁爱的特色教育。至今已愈九年,王校长矢志不渝,始终以“服务百姓、关注留守儿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为思想主导,自主发展走出了一条“学校像家庭,老师是家长”的“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家庭化住宿、军事化就餐、项目化推进”的管理新路,为留守儿童教育做出了榜样示范。各地的局长、校长和专家学者纷至沓来,调研取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唐学府先后荣膺了“郯城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民办教育优秀办学单位”、“全国和谐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民办学校‘守诚信·重教学质量’双保障示范单位”、“2007 年全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2007 年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二等奖”、“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2008 年中国民办特色学校”等殊荣。尤其是2008 年“全国农村教育发展与管理研讨会”上,王勇基的“教育助人,教育富民,教育强国”的理想和追求引起了姜沛民、顾明远郭振有、朱小曼等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实践:办一所陶式田园学校,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而今,大唐学府已成为一所占地4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 万平方米、拥有36 个教学班、在校生1360 人、教职工198 人,具有田园风光的寄宿制学校。走进学府处处鲜活的文化气息,校门外建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家长委员会办公室;校内全是围绕着学生成长而营造出积极向上快乐发展的和谐环境:每一个年级管护一片树林,每一个班级经营一块种植园地,每一名同学认养一棵花木。将小树挂牌,与树共成长;曲径通幽的小树林里,石凳石桌,呈现温馨怡人的生态环境,其间有多个读书角、英语角、棋牌桌,让孩子于原生态中悦读书香。教学楼前每个班级都有一块自办黑板报,展示着孩子们的聪颖与灵动。能一次容纳1200 人吃饭的餐厅宽敞明亮,食品干净卫生营养。走进宿舍,记者惊讶的是离开父母的孩子是如此独立地将被子叠得有棱有角,把生活用具摆放得整整齐齐。
二年级一班的小强同学告诉我,来到学校后学会内务自己做,每次回家都将床铺整理得干干净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王校长说:学府的特色就是“家”。一个宿舍一个“家”,将8位不同年龄的孩子编在一个宿舍,老师与孩子同吃同住当“妈妈”,高年级的孩子像哥哥姐姐关心照顾着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孩子们在这里不孤单、会生活、享受家的温暖关爱;校内还有1—86 岁各年龄段不同身份的人,有兄弟姊妹、有“爸爸妈妈”、有“爷爷奶奶”,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氛围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大唐人还把学生宿舍分别命名为“鲁迅之家”、“诺贝尔之家”、“华罗庚之家”、“居里夫人之家”、“丁肇中之家”等,以名人榜样激励孩子成长。建设“家庭”文化,制定“家规”,确立“家风”,召开“家庭”生活会。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
行走于大唐校园,方寸之地在大唐人的教育设计中,都成为了学生成长的空间、学习的天地、快乐的家园。孩子们在共发展、同成长的和谐氛围中彰显出增知塑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学府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不惜花资打造校园环境,开辟“第三课堂”:改造宿舍、修建运动场、建水冲厕所和新能源洗浴中心,学校养鸡、养雉、养猪、养猫、养狗、养鱼、养鸟,种花、种草、种树、种菜、种粮,不仅能给学生“家”的温暖感觉,更是在滋养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也是为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平台。
“我们就是要让不同年龄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在这里都能找到家的感觉和温暖,使他们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大自然”。在教育理想中构建理想教育,王勇基为学校规划了更为远景的目标,树立了“教育助人、教育富民、教育强国”的教育理想,构建起“立足县城、面向农村、服务百姓,关注留守儿童”的大唐文化,创设环境育人的生态时空,让优美舒适的环境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净化心灵,丰富他们的人生,化作孩子们一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
求索:让孩子成为“孩子”,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长发展
王勇基倡导“让孩子成为孩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长发展”的育人理念,引导教师既是引领学生做人、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导师,还是学生吃、穿、住、医、生活的“父母”,是学生游、玩、聊、乐、咨询的朋友。在大唐学府明德书院采访,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在阳光下愈发灿烂,他们在快乐健康中成长,让人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一群7、8 岁的孩子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好,围绕在王勇基
身边,和他开心地拥抱。孩子们向他汇报,“我今天吃了鱼,还有肉”,“我学会叠被子了”,“我考试得了100 分”。孩子们不厌其烦地说着他不时伸出大拇指夸奖。在大唐学府,不仅校长、教师就连大门保安都会这样做。也正如2007 届初中毕业生张涛所说:“在这里老师和父母是两个极其相似的概念。”王勇基说:让劳动者有收获有尊严,家长们对孩子的殷殷期望,是我们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动力。“让孩子成为孩子,每个孩子都能成长发展”。大唐学府不仅让聪颖的孩子在这里学习得更好,智力、品行、习惯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塑造,就连一些智力差异的孩子,在这里也都得到了改善。学生小刚,父母在上海打工,长年看不到亲人。这位内向的孩子刚来时整天地只和小猫玩,后来在老师们的爱心帮助下,小刚不仅爱说话,学习也大进步了,在儿童节联欢会上还进行了节目表演。大唐人就是这样以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高品位的教学绩效,高度关注学生“人生、人性、人情、人和”,实现着让学生“身有所安、心有所定、情有所依、志有所向、神有所往”的教育宗旨。形成了学生健康成长、家校合作和谐、社会关注认可、学校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学府每学期都要举办“阅读节”、读书报告会、专题讨论会、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征文竞赛、知识竞赛、化妆表演、故事大赛、科技制作等。尤其是每年隆重举行的大唐学府友谊节暨物品交换大会(简称“唐交会”)。师生们模拟真实的交易场景,有各种琳琅满目的物品,设置工商、税务、物价、银行、市场监管等各个经济服务部门。活动场面相当火爆,学生人头攒动,热情迸发,竞相叫价,“交易”活跃。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淘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增加了友谊,还学习到了税务、工商、市场开发、环境保护等知识,增强了社会交往、生活能力和市场经济意识,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初一学生小郭在日记中有感而发:“通过‘唐交会’我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不容易。”活动实现了育人,为孩子们今后走向社会做出了准备。
铸品:创建以人为本的文化,
打造“大唐东典”教育品牌
王勇基提出创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打造“大唐东典”教育品牌,实现教育品牌化,锻造“大唐东典”优质品牌教育。“我们把爱的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书声朗朗歌声扬,老师伴我共成长,成人成才成英杰,创新发展铸辉煌⋯⋯”倾听这首由王勇基作词的大唐学府校歌,已分明感受到了学府在创设学校文化、滋润孩子成长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看到、听到、感受到的都是“大唐”人的责任与使命。学校文化有声有色,班级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办公室文化开展得丰富多彩,到处都充溢着家的氛围,积极向上敢争第一的氛围。
在文化润泽中,师生们不仅成长为“大写的人,实现了开心生活、幸福成长。学生家长吴先生是个地产商,妻子长年有病,不能照顾孩子上学。大唐刚办学时,吴先生就把儿子送来了。八年时光,小吴从一个懵懂儿童,在大唐学府这个“家园”“学园”“乐园”里成长为一个1 米8 的风华少年,今年被县一中录取。吴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在大唐学府学到了知识,懂得怎样做人,会交往爱劳动,大唐学府是最棒的!”
大唐人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成长着学子,发展着学府,滋养着师生的生命。漫步大唐校园,无论教学楼、办公室、走廊,还是种植园、养殖园、师生们“家”里,随处可见师生有礼貌有品位地生活着、学习着。文化因素已成为大唐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人浸润在文化氛围里,享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升华人格与精神。
成人达己,这是王勇基的座右铭。他将办学思想定位在取信于老百姓上,在办学实践中一直奉行取信于老百姓,将大爱融进学校的办学实践。“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王勇基的心声:用责任和爱心铸造“大唐东典”的优质品牌。
创新: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发展,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此生只为教育来!
将教育视作超越自己的生命,这是王勇基对自己的要求。他不囿常规,创新办学理念,带领“大唐”人抓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向课堂40 分钟要质量,他倡导教师们有计划、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种促教、促学活动,亲自落实领导推门听课制度,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互听、互评,共同备课,在合作与共享中,增长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我来讲”等活动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能力,每年都会选派近百人次参加全国各地的教学研讨会,邀请原临沂师范学院院长杨燕钧、李同胜教授以及各地的教育专家来校听、评课,进行指导;组织和谐教学研讨会。组织骨干教师到扬州新东方学校参观学习、选派优秀班主任到北京参加由中央教科所组织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去烟台南山学院参加“中国民办教育南山论坛”,通过学习与交流,不断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大唐”人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培养教育留守儿童的新任务、新措施、新方法,通过制订一系列符合学府教育实际而独具特色的教科研计划,比如每学期必须开展的“教科研活动月”、“课堂教学质量月”等来促进和激发全校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个性提高”的教科研工作思路,在稳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基础上,以实践与行动先后取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和谐教育实验》先进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整体构建和谐教学实验》的子课题——《整体构建和谐教学的探索》,并通过总课题组的结题鉴定。继2011年学校被评选为全国百家“书香校园”、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之后,学校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0YJA880065)《乡村学校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学校,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名校、名师、名校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实验学校。2012 年3 月20 日和4 月10 日,王勇基分别应中央网络电视台邀请,接受了华人频道和先锋中国栏目记者的专题采访,并制作了以《安得爱心千万颗,庇护留守一家亲》和《使命》为主题的访谈节目,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播放。2012 年12 月2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台播出了采访大唐学府的新闻节目:“山东临沂:建立爱心家园,关爱留守儿童。”受到各级政府及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2013 年1 月14日,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国华、市妇联主席相启荣、县委书记刘纪民等领导同志来学府与师生一起举行“圆梦行动”,为留守儿童送来了图书、书包、衣服等新年礼物,并为20 名留守儿童与“爱心妈妈”结成对子。2012年11 月,大唐学府被中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专项基金管委会选定为全国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基地。
大唐人用爱心和责任创造着教育奇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人生、人性、人情、人和”,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肯定和全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