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高航,女,1956年4月出生于济南。1983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79级一班。现就职于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一、广阔天地的知青(1974、8-1977、11)
1974年夏天,济南市在军区八一礼堂召开隆重大会,欢送“文革”后第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会后,知识青年胸带红花,斜挎书包,分乘军用大卡车,沿泉城繁华街道绕城一圈,路两旁,是敲锣打鼓、手持花束欢送的人群。高航,就是这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员,那年,她18岁,刚刚高中毕业。作为济南第十四中学的团委委员、班团支部书记她带头报名“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高航所在知青组由济南十四中和省实验中学的14名同学组成,落户在邹县太平公社刘庄大队(后划归平阳寺公社)。刘庄大队有六个自然村,14个生产队。知青组的同学三三两两地分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几个生产队,和社员一起参加劳动。第五生产队有个五保户老大爷,七十多岁了,腿疼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队里拉着他到县医院、地级医院都看过,仍不见好转,每天晚上哭爹喊娘。乡亲们都以为他快不行了,为他准备了后事。高航和同学们运用下乡前学到的医学知识,坚持为他针灸、拔罐、按摩,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他的病情日渐好转,不多久就能下地看坡了。这件事在农村一时传为佳话。
黄庄是个比较落后的村庄,为了改变黄庄面貌,知青们主动请缨,要求到黄庄去。当时,作为主食的地瓜产量上不去,知青们想出一个办法,由高航带领几个女同学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不怕脏不怕臭,挨家挨户收集人粪尿,集中沤制。然后逐棵给地瓜上肥,被知青们戏称为“给地瓜打针”。这个办法还真奏效,当年地瓜就获得了丰收。
劳动之余,高航他们编排了一些小节目,在田间地头为社员演出,还开办夜校,教年轻人唱歌、教孩子识字,深受大家欢迎。在农村的三年里,高航和同学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烧大锅、摊煎饼、擦瓜干、割麦子、除草耕地、出夫挖河……从生活到农活,摸爬滚打,磨练意志,很快就和社员融为一体。遇到有上学、招工指标,高航就主动让给年龄大的、家庭生活困难的、身体不好的同学。鉴于高航的表现,1975年10月10日,高航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担任平阳寺公社团委书记,1977年随邹县代表团参加了山东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二、铁路电务段的工人(1977、11-1979、9)
1977年11月,国家落实知识青年政策,安排知识青年回城就业。高航被分配到兖州铁路电务段。由于当时正值春运期间,这拨新工人都充实到临时客车上帮助春运,高航在济宁—哈尔滨第六乘务组当了一名临时列车员。从农村到铁路,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虽然当时列车员工作很辛苦,全程要跑三天三夜,但高航满怀热情投入这份工作,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扶老携幼、喊报站名、开关车门,跟师傅一点一滴地学习,很快就成“熟练工”了。
当时的火车是蒸汽机车牵引,每节车厢连接处都有炉子,用于本节车厢的暖气供应。开车前装上的煤,不多久就冻得结结实实。高航就用铁锹一点一点往下抠、往下砸,戴着棉手套手都震得发麻,但为了保证全程火不灭,她也顾不了这些,随砸随往炉膛添煤。高航负责的这节车厢最暖和,乘客也最多。
时值年关,冰天雪地,去东北的乘客都是大包袱小行李、拖儿带女,人多的时候车厢里连插脚的地儿都没有,这样平时的卫生打扫不能进行,到终点后的卫生打扫就成了艰巨任务。地面上鸡蛋皮、干粮渣、废纸、浓痰、泥土结了厚厚的一层,座旁的垃圾盒什么都往里塞。在哈尔滨停车三个多小时,高航她们基本上全都用于打扫卫生了,跑了半年车竟然连车站都没出去过。不等打扫卫生出的汗完全消散,高航又精神抖擞地站在零下三十多度的车门外迎接乘客了。看着乘客进入到整洁、温暖的车厢里,高航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978年5月,春运结束,高航回到兖州铁路电务段继电器班组,体力活变成脑力活,新工人学技术、学业务,开展了业务练兵。高航很快熟记了继电器的技术参数、掌握了铁路工人应知应会的技能,并代表新工人在全段职工大会上进行了展示。不久,高航就担任了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工余时间,高航购买了高中文科教材,刻苦自学,备战高考。周末,同事都各自回家,高航一个人在单身职工宿舍里看书。为便于记忆,墙上贴满了她自制的表格和地图;偏头疼病犯了,就边打针吃药边复习;冬天宿舍没有暖气,她就穿上棉大衣,灌上暖水袋,买上两个烧饼、打上两壶开水,一呆就是一天。最终,于1979年夏天在兖州参加了高考。
三、曲阜师院的学生(1979、9-1983、7)
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高航欣喜若狂,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圆了她自己的梦想。这些年来,她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她认为太需要上大学用知识来充实、提高自己了。当时,许多人对她主动放弃铁路的“铁饭碗”,脱产上大学的选择不理解,但她坚持了自己的信念。这一重要决定为她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校迎新大会上,高航代表79级全体新生发言: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收敛了往日的“光芒”,推掉了许多与学习无关的社会活动,一心学习。她担任学习班长,热心为同学们订阅杂志、收发作业、联系老师;带领大家晨读,学习现代汉语。老师传授的丰富知识让她如饥似渴,大学里开放活跃的氛围让她如沐春风;课上认真听讲记笔记,课下努力消化记要点。林荫道边、庄稼地旁(当时出了校门就是大片的庄稼地),经常能看到她和同学勤奋学习的身影。周末,和三两好友一起进城参观三孔、远足去少昊陵、尼山,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连续四年,高航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时获得“优秀毕业生”的光荣称号。她还参加了学院广播站的活动和话剧排演,度过了四年丰富多彩的大学时光。
四、成人院校的教师(1983、7-1994、9)
1983年7月,高航到山东省工会干部学校报到,成为一名成人院校的教师。在这所院校她一干就是11年,见证了从以培训工会干部为主的工会干部学校到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的发展,她本人也由助教成长为讲师、教研室副主任。
刚到这个学校时,学校条件比较简陋。院墙一处坍塌的豁口就是学校的大门,写有校名的大牌子就吊在一棵大树上。教职工为了每月多挣几块钱,轮流去洗学员换下的床单、被罩。后来随着学校发展目标的确立才逐步正规起来。
在学校里,高航主要教授的课程有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现代汉语等,既给工会主席培训班、电大干部班上过课,也给学历教育班上过课。不论讲什么、给谁讲,她都一丝不苟,认真备课、上课;由于离住家较远,她天不亮就去挤公交车,刮风下雪、感冒发烧也从未耽误上课;为了备好课,常常先把孩子哄睡再开始,直到深夜;为了增大信息量、增强讲课吸引力,她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参加了业余日语班、演讲班、现代汉语助教进修班的学习,及时把新的内容充实到讲稿中。清晰地表达、丰富的内容给各班次学员留下了良好印象。
其间,高航还被借调到省总工会人事处帮助工作、参加了省总工会组织的全省职工状况调研,多次被评为省总工会优秀党员和学校优秀党员。
五、社科联机关的干部(1994、9-现在)
1994年9月高航调入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工作,单位给她定级为“正科”。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工作,她必须从头开始。
省社科联的服务对象大都是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科研部门的人员,高航热情、亲切、外向的性格很适合这项工作。她从接电话学起,建立记录本,认真记录来电内容,能解答的当场解答,不能解答的,请教有关领导后,再主动把电话回过去。对登门来访人员,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对他们的问题给予满意答复。以至于后来在省社科联管辖的100多个学会里,提起学会,她就能说出秘书长的姓名;说出一个人名她就知道是哪个学会的,业务非常熟练,得到广泛好评。
省社科联的主要工作是举办理论研讨会、组织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等,高航就从糊信封发通知干起,她的文字水平也派上了用场,起草文件,筹备会议,撰写领导讲话、会后消息和综述等,只要是交到她手里的工作,从不拖延;她共参加组织过14次(每年一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从受理成果、整理成果,修改评奖细则、规范评奖程序,到颁发奖金和证书、成果归档入库,从未出现差错。在一些看似高中生也能干的小事中,表现出她高度的责任心、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处理业务的能力。在省社科联工作的20年里,高航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考核档次“优秀”,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
沿着高航奋斗的足迹一路走来,我们发现,她就是这么一种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脚踏实地;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出彩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