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基娥,1999年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进入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成了一名光荣的特教教师。18年来,凭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特殊教育工作的无悔追求,用教师的神圣责任和慈母般的博大胸怀,在特殊教育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残疾孩子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孩子们异口同声的称禚基娥:“是教学好手,似慈母,更是严师”!
为懂手语,义务盯两年晚自习
9月8日下午,在济南特殊教育中心高三2班教室,禚基娥正给学生们布置周末作业,她一边说话,一边打手语,十分熟练。自1999年大学毕业,她来到学校已经18年,对于用手语与学生沟通,她已驾轻就熟。
对当年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的禚基娥来说,能掌握手语并不容易。禚基娥说,初进特教中心,发现这里和其他的学校比起来似乎是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苦学了两个月的标准手语,却发现根本看不懂孩子们想表达什么,有的孩子打的是土手语,有的打的是手指语。”
那时候,美术系毕业的禚基娥成了听障和视障小学部六个年级11个班唯一的美术老师,一周26节课,禚基娥用画笔赢得了孩子的心。
“在那个标准手语没有完全普及的时候,看着孩子们可爱的小脸和打得极快速的手语,心里只有着急。”禚基娥说,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每到学校晚自习时间,她就教孩子们学习标准手语、发音,孩子们也教她部分土手语和认拼音指语。孩子们都是寄宿,禚基娥也住在了学校,连续两年义务盯晚自习。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发现,每一个听障孩子都需要一个能走进他们内心、倾听他们心声的亲人。”禚基娥说。
一堂班会,妈妈走进孩子内心
18年间,禚基娥成了很多学生的朋友。“但一名老师,要做的是让孩子能融入社会,能和正常人交流,这就需要家长也学着走进孩子的内心。”禚基娥说,对听障的孩子来说,很多父母都难以与孩子们有效沟通,孩子的孤独可想而知。
在禚基娥的班里,每个学期都会开一到两次特殊家长会,要求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禚基娥说,在2013年的一次家长会上,当儿子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妈妈时,这位妈妈抱着儿子失声痛哭,她从来都没想过听障孩子也有许多话想跟妈妈说。
有一个学生,因为听力受损,从小到大妈妈不愿带她出门,只愿带健全的弟弟。当自己的妈妈都会歧视自己孩子的时候,怎么能要求孩子还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多年来,禚基娥都是奔波在前往学生家里的路上,去各地家访,教家长正确地和孩子沟通。
在禚基娥班里,男孩宋哲(化名)在不久前的一次考试中,有一科成绩全班第二,这让禚基娥十分惊喜。高一时,宋哲曾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熊孩子”。在对他严加管束的同时,禚基娥与宋哲深入沟通,甚至让他当班干部。“我手把手地教他做班干部,哪怕只有一个人的认可,对他来说都是向上的动力。”
她教过的孩子,几乎都走进了大学
进入高中最后一年,禚基娥在这些她从高一一直陪伴下来的孩子身上花费的精力更多了。在普通的学校,美术是副科,但对这些听障孩子们来说,美术是主科中的主科,在他们的高考中,专业课的成绩要占到50%到70%,而语数外通常只占总分的三成。“庆幸的是,这些年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走进大学。”禚基娥说。
禚基娥从2006年开始负责高中学生的专业课并担任班主任,2009年,她带的第一批学生参加高考,当年15个孩子就有14个顺利走进大学,创造纪录。这些年来,她教过的孩子有近200个顺利考上大学。
“当家长看着考试的孩子感动得流泪时,你可以理解这些孩子有多么不容易。”禚基娥依然记得2009年她带着那第一批15个孩子和家长分赴全国各地参加高考的情形:坐绿皮火车,一个月时间跑遍半个中国。在长春大学考试时,她班里4个篮球特长男孩表现突出,“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场上打球那么棒的时候,场下的家长都哭了,他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竟然这么优秀!”
“袁芳红现在是一家珠宝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孙敬阳、宋文扬当了特教学校的老师……”当年的听障儿童如今已在社会上独当一面,每当说起这些曾经的学生,禚基娥总是一脸幸福。
(作者:尹明亮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