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人物

校友风采

刘沂生:耄耋胸怀凌云志 一腔赤诚献教坛

发表于: 2020-11-12 点击:

   他在曲园初立时入学,如今学校已届花甲,他也是耄耋之年。多年不放教鞭,终成一方名师。他是被教育改变命运的人,更是 “给教师命运带来拐点的人”———我校文学院1959级刘沂生。

问道曲园 埋头苦学

当时的曲阜师范大学还是曲阜师院,一座新建的院校。听课的阶梯教室与居住的宿舍,大都是二层砖瓦房,唯有四层图书楼显得高大而壮观。学校虽小,师院朴实的校风却给刘沂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奋斗目标明确,自律性强,学习肯下真功夫,刘沂生更是其中一个。

四年的曲园生活,用刘沂生自己的话就是“打好基本功,做个好学生”。他是个“书虫子”,图书楼里经常会看到他的身影。他读书如痴似迷,当时粮食紧缺,就经常是饿着肚子苦读,古今中外名家的著作,无不收入脑海中。他治学严谨,每每读书总要做抄录和笔记,极大地丰富了生活知识,提高了写作水平。在校期间,他就已经小有名气,经常以柔萍或瘦叟为笔名发表文章。

刘沂生在曲园学到的不仅是治学的态度,更是做为人师的责任。当谈到攻读师范专业的重要性时,他感慨地告诉我们:既然踏进师范院校门槛,将来就得做教师;既然做教师,就得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和知识。否则,将是一个不合格的令人唾弃的灯台。他在中学所结识的语文教师中,不乏靠念参考资料教课的人。一旦离开参考书,这些老师就备不了课,登不了台,何谈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长足的长进呢?他不想只做个语文教书匠,决心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师。他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进入大学后,他就开始为自己拟定计划,单科独进,认真学习,研究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各项基础知识与技能,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讲析、文言文讲析、逻辑学与写作等。

正如其所说:“想做好老师,首先得先做好学生;想教好语文课,必须要打好语文基本功。以其昏昏,想让学子们昭昭,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为他日后的工作和暮年井喷式文学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躬耕杏坛 尊师重教

刘沂生毕业后,被分到了寿光三中工作。他试讲时,便得到了校长于炳光的高度评价,“教态自然,口齿清晰,教材熟练,临场发挥不错。”于是,刘沂生被破格跨越旁听见习关,直接分到初级部,跟老教师一起教授语文课。虽然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但他的语文课,却深受学生们欢迎。特别是作文课,他不但让学生写作,自己还当堂写范文,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写作信心倍增。因此,学们戏称他是“年轻的老教师”。

不久后,刘沂生奉调去参加寿光工读师范,成了工读教育的拓荒者。寿光工读师范从寿光、益都、昌乐与临淄四个县招生,被视为全国工读教育的一杆红旗。1969年,山东省推行教师回原籍政策,刘沂生又迁回原籍,开办益都九中。1980年,为了确保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率,刘沂生被调入益都二中,开始了一段新生活。

不管在什么地方,他始终践行着心中的教育理想,教书育人,教者先行,育更重要。刘沂生以自身为典范,培养着每一个力求上进的学生,虽自身生活贫困,仍不忘去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助其完成学业。刘沂生想做的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更是一个新中国的教育家。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上出现了高中毕业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师范教育,以及在职教师纷纷跳槽的情况。在教育一线工作21年的他,看在眼里,忧在心头。他毫无顾忌,直言不讳,彻夜不眠撰就长达三千余字的《欲纠无策空叹息———令人震惊的教育危险前程的信号》投往《人民日报》。随后,《人民日报》教育栏以《值得忧虑的一个现象》为题摘刊了刘沂生为教师呼吁的文章,引起社会巨大反响。更是引起了当时中共中央陈云同志的注意,陈云当即做出了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即后来人们称道的尊师重教批示,刘沂生也因此被誉为“给教师命运带来拐点的人”。


畅游艺海 犟牛本色

耄耋胸怀凌云志,犟牛虽老仍奋蹄。年届八旬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焕发着夕阳更红的光彩。2003年,66岁的刘沂生故志复萌,重开笔戎,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十年间,两年一部奇书。不算短章和碑记,他写出章回体自传小说《犟牛本色》、人物传记《魏嵋传》、传奇集锦《古州传奇》、英烈传《碧血沃古州》、王府传奇集《衡王府史话》,与诗集《草堂清韵》等六部作品,多达200万字。更令人敬佩的是,除了第一部《犟牛本色》外,其余五部作品,全是他自己打字、排版与设计封面。其作品得到了大多读者和学者的认可,著名学者、俗文学学会顾问刘峻骧先生称他为“当代冯梦龙”,而青州衡王桥两侧的石雕栏板上刻的正是来自《衡王府史话》的32组衡王府故事。

  刘沂生虽放下了教鞭,却始终难以放下他那份早在曲园就已树立的教育理想。他不仅自己骨子里流淌着孔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思想,更是将这基因代代相传,2014年,刘沂生将自己的孙女送来母校就读,成为一时佳话,也是他对母校教育的肯定与怀念。一纸《重临杏坛温子曰———喜闻孙女雪莲录取曲阜师范大学有感抒怀》,道不尽的温情。当得知母校要建设教师博物馆之时,他更是夜不能寐撰写中堂《双辉煌》,并邀请好友著名书法家戴天传先生与宋执贵先生书写赠予母校,以表达自己多年执教于杏坛的感情以及对于母校曲阜师范大学的恩情。刘沂生是众多曲园学子中的一个,更是犁牛之子中的犟牛,多年不忘初心与理想,是母校的骄傲,更是曲园学子的楷模。

(文章转自《曲阜师大报》2017-5)


联系信箱:qsdxyb@126.com  电话/传真:0537-4453345  QQ:800081955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曲阜师范大学 科技实验大楼820室 邮编:273165
曲阜师范大学校友总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qufu normal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