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中,总有幸与不幸两只篮子伴在左右。一直觉得,教学路上,能够和毕老师一路前行,是难得的幸运。 最先对毕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缘于一次高三复习观摩课,那是在六年前了。毕老师当时讲授的课题是《天山景物记》,课堂上,他以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给每一处景物写对联的形式,充分调动了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参与的热情。快下课时,黑板的边边角角都记满了学生的妙句佳对,这些清秀端正的方块字集结了老师和学生们共同的智慧和欣喜,更让我带着深深的震撼记得了一位沉静、睿智又透射着浓浓书卷气的老师。 2001级新生入学时,毕老师结束了他长达八年的高三“梦魇”,满心欢喜地走入了高一阵营,我们成了一个办公室里的同事。01—04这三年里,毕老师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帮助,但是,因为我也鬼使神差地带上了班主任的“镣铐”,毕老师更多的时候是我班主任工作的引领者和指导者。翻开我的班会记录,几乎每次考前的动员会、考后的总结会都有毕老师智慧的闪光。最让我佩服的是每次遇到打架、逃学、同学矛盾等突发事件的时候,我都觉得问题比天大,而毕老师却都能在细听之下,直中肯綮,轻松化问题于无形。那份四两拨千斤的从容常让我想起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功效大抵也如此吧。曾对人戏称三年的班主任生涯是我人生的“噩梦”,但毕老师,却只能让我实实在在地心存感激。他让我理解了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经验和智慧,需要用心去体验和思考。 在教学上,毕老师有自己的“思想麦田”。十几年的时间里,不论清贫或非议,他神色安然,执着又虔诚地守望着这块土地,其乐融融。且行且走间,他一边惊叹着和挚爱的文学大师通过一本本铅字做着无声的对话和交流,一边用他特立独行的教学风格感染了一批又一批从此终生喜欢上文学、珍爱着汉语的学生。曾见到毕老师珍藏的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贺卡,那是他的一位在北京大学光华学院上学的学生寄来的。文采飞扬间流荡的一些情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一直把听您的课当作美的享受……常常身在课堂,心却飞回了我们的语文课,飞到《滕王阁序》、飞到《道士塔》、飞到鲁迅评论……”“……我们寝室有中英、英中词典,有中日、日中词典,还有中韩、韩中词典,唯一没有的就是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的悲哀,可能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落后,而我也只能像那些敦煌学专家们一样,叹息一声,再捧起韩语课本……什么时候不仅中国人有自己的汉语词典,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都有汉语词典,我们的国家也就真正站立起来了。”“今天看《北京青年报》,发现两篇涉及钱理群和鲁迅的文章,他们都是您最喜欢的人物,而钱理群所谈又涉及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可能您会感兴趣,随信寄去,请您参考。” ……这些怀念和感激,这些意气风发的爱书宣言和书生意气,还有对老师教育理想的默默的理解和支持,不正是可以让他受用终生的财富和品格吗?常听到“教育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我们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之类的话,它们当然是很严肃也很正确的话,毕老师没有说过这些,他只是用行动和一颗诚意款款诗意盈盈的心滋润了数不清的树们,从此生机盎然、翠绿茵茵。 看着今天的毕老师,常会想到“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虽不免有些缺乏灵气,却很能站在哲理的高度上让许多等待和艰难变得余味悠长。其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因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而走了很多不平常的路,但是,常常是这些“不平常的路”铸就了一个个“不平常的人”,因为,历经磨砺,他们会更坚韧、更深邃、更有智慧。在我的眼里,毕老师也是这样一块经历了千折百回千锤百炼的“真金”。而新课改应该是那缕春风,掀起这方盖头来,瞬间让笑容和汗水都闪闪发光。 实施新课改的近两年的时间里,毕老师总是那么忙碌,但他一定是很快乐很幸福的。当自己的思想可以和山东新课改的实施者、领导者们碰撞出火花的时候;当指下的键盘静夜里清脆流畅地“啪啪”响着的时候;当拿到扉页上清晰地刻着自己名字的教材的时候,我不知道毕老师是会依然平静还是会激荡起心底波澜。而我,在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想起他日复一日的辛苦奔忙和那些看得到的呕心沥血,竟忍不住有些眼内酸涩了——有理想指路的人生,朝着目的不懈走着的人生,必也是最最动人的人生。 前两天看厉复东老师的一篇介绍山东实验区教改情况的文章,里面频频提到毕老师的一些做法,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其中有一句话更让我感触颇深:“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其实是毕老师很钟爱的一句话,经常闪现于他的语间笔端,几乎当得经典。一直以来,毕老师也是勤勤恳恳孜孜以求地实践着它的。搬新家的时候,毕老师最先想到也最精心的是他的那早已“充栋”的满屋“诗书”,还记得毕老师终于定好了书架时的笑容,多少欣慰多少喜爱想掩也掩不住。“诗书”为毕老师打下了厚厚的精神底子,也使得他的思想愈加灵动轻盈,最重要的,是让课堂上有了一位既蕴藉着古墨沉香又散发着新鲜活力的语文教师。 的确,听毕老师的课,时时会感受到一种力透千里的大气和从容。中与外、古与今,一字一句、一枝一蔓,每每被以全新的视角灵动地加以演绎整合,或荡人心魄或曼妙生姿。讲《富有的是精神》,他引领学生逐句感受,让每一字句都能说话,怎样读书、怎样做人、怎样爱国家爱民族、怎样把握时代脉搏、怎样增强忧患意识、怎样热爱语文心存敬畏、怎样“精神富有”肩负重任……语文教育不是板着面孔的载道工具,假如能让学生从心底里自觉彻悟一些对人生有用的东西,这就是春风化雨的语文之美了;讲《祝福》,他先在黑板上出示爱因斯坦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陆九渊名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鼓励学生大胆置疑,合理想象推理,于是,上百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和多角度姿彩各异的答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乐趣,也让《祝福》这一经典文本焕发出了别样生机;而毕老师对鲁迅作品二十年如一日的偏爱和对鲁迅精神深邃独到的解读,更让文学大师鲁迅闪耀出了足以照亮他们一生的光辉;讲《我不是个好儿子》,他这样开始:纪伯伦曾满怀深情地说“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我们也经常为“母爱就像一盏灯”“家,就是家里有人在等你”而唏嘘不已,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不是个好儿子》,让挚爱亲情在我们的心里唱出最动人的歌。这种声情并茂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每一位学生,母爱、亲情、忏悔、辛酸和希望让课堂流淌着最坦白的脉脉温情,而让学生能静下心来感受父母之爱,感悟生命原初的美丽,无疑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走入毕老师课堂的,还有一些特殊的人:鲁迅、钱理群、王富仁、刘再复、周国平、刘亮程、余秋雨、孔庆东、王小波、余华、苏霍姆林斯基、卢梭、朱永新、肖川、吴非……分别带着各自的精彩,在毕老师抑扬顿挫的吟哦里步履铿锵,他们是毕老师精神家园里的常青藤,也是植在学生们思想深处的正在打芽抽叶的不老树。 打开记忆之门,的确有太多的精彩值得铭记,因为在毕老师这里,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充满艺术美的教育。或者,毕老师就是一位设计师,以他独特的智慧和灵感给每一篇文章设计出美观大方的华裳,在课堂这方T形台上,充满深情地一一展示,打动他人,丰富自己。又不禁想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了,那稳健的脚步、自信的目光、温和的表情、激情洋溢的举手投足、别出心裁的妙想奇思、如数家珍的作家作品、纵横深广的课堂内容,不正是“气自华”的表现吗?能自觉与诗书为伴的人都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所以,很想说一句:让我们都能够“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使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且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也许是毕老师给学生们的最好的礼物。而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毕老师也付予了我们可以终生受益的馈赠。因为他总觉得自己在教学上有过太多的茫然、走过太多的冤枉路,所以,他常说:在教学中,你们仍要学习、仍要勤奋,才能不错过任何机会,也才能自己创造机会。他让我们知道,一位教师,不应止足于教学成绩的优秀,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而应该有科研意识,向教育家的方向前进——这可能是一条太遥远的路,但毕竟是路,有路就有希望。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飞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感谢这些殷勤的督促和劝诫,让我拥有了一双能够藉以俯瞰生活、自由翱翔的翅膀。万水千山走遍,仆仆风尘中我会记得每一注清泉的流淌,每一掬星星的闪亮;更会珍藏每一片滴翠的新叶,每一朵悦目的繁花。打开电脑里的“个人资料”文件夹,满眼是我沉甸甸的收获。一篇篇教学论文,记录了我教学中的得失成败、感悟悲喜。当我真的能够抓住教学中这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让他们留有痕迹的时候,我舔尝到成功的幸福和甜蜜;而那些自娱自乐的小散文,则将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夹着泪和笑汩汩滔滔地铺展开来,也才发现,手指轻快地敲打,思想轻盈地跃动,原来可以这么富有美感、动人心扉。 更常听到毕老师“很好啊”、“嗯,充满灵气”、“这样就很好”的赞赏,当时不敢“猖狂”,一个人时,对着这些文字反反复复读来,心里不由乐开了花,灵感也更纷至沓来——这应该是赏识教育的神奇力量吧。也有较为“痛苦”的时候。寒假里,写了一篇交教委的小论文。内容和形式都已在毕老师指导之后通过了他的“法眼”,只有题目,不是“太普通”就是“太生硬”、“太匠气”,所以,我不得不路上想、吃饭想、甚至午睡时也在想,左右换了不下十几次之多,感到已经语尽词绝的时候,毕老师仍是批以“缺乏灵气”、“不够自然”,不由又是一番搜肚刮肠,当毕老师终于微笑着说:这样就有了生机,很好了。峰回路转处,蓦然如旷野春花烂漫无边。低头看看稿纸上涂抹的排排印记,忍不住且笑且叹:真是严师出“高徒”啊。又想起编辑第四期《成长》的那一个星期。为了找毕老师要求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案例和课堂小智慧,上网查了两天,许是关键词有问题,收获了了;跑图书馆,抓住当代教育家的著作,浏览到头晕眼花仍一无所获;最后只好到阅览室,抱着一大堆近几年的期刊杂志猛K,突然发现,自己掘到了一座金矿:原来,在这些从来不曾驻目的“故纸堆”里,有那么多的宝藏!30多页的复印资料再经毕老师抽丝剥茧,终于敲定5篇。接下来就是版面设计,又是一番绞尽脑汁三番补充修改,熬到最后交稿期限的凌晨1点钟,这才一个哈欠唤来一场美梦。终于明白:过程和体验是最生动最深刻的财富。这两次的经历,也更使我了悟:每件事情,想做好它不过是人的本能,能做好它不外是人的能力,而能第一个想到去做它则需要不唯己不为己的智慧和境界了。而毕老师,正是那个用智慧的魔棒点醒我们的人,这无疑是我们的最大幸运。 时常,本已工作到很晚,毕老师还是会在关上电脑的时候,带着满面的遗憾感慨:“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真是不够用啊”。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会下意识地反思一下自己:在生命的长河里,我又浪费了多少时间?我还能抓住哪些东西?这是无形的感召和激励,手脚便不由的加快了节奏。的确,对于年逾不惑的毕老师而言,有那么多的体验和心得需要整理,那么多的认识和思考需要深入,那么多的精彩和遗憾需要记录,时间对他来说总像是自顾自奔流跳荡的溪水,转瞬逝者如斯。所以,他总是步履匆匆,像是要一步抢在时间的前面。不禁想起夸父——这个执着可敬的有着浪漫主义理想的追梦人,虽没有追到太阳,却也掷杖为林,换来曳地绿荫,那么毕老师所锐意追求的,一定也在哪里遥遥相待了吧! 平常,毕老师总是一副谦和面孔一派平静声气,姿态闲然,颇具学者风范。但偶尔也有不太顾及风度的时候。因为腹内锦绣知多识广,毕老师常记得些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兴之所至即略叙一二,但往往是故事还没说完,他自己就禁不住一连声地拍腿大笑了,笑来一无遮拦,洪亮中透着无限的畅快和天真,满屋子瞬时也就笑声朗朗了。 走在我们视线里的毕老师,自信、踏实、乐观、坦然。潇潇洒洒携梦上路,也悉心给我们心中种下一个希望,然后,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左身右,遍地生长着这个春天里最真诚的期待:瓜熟蒂落,幸福花开。 |